中新網(wǎng)11月19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19日刊出評論說,剛剛結束的美國總統(tǒng)選舉成為觀察美國主流社會如何看待新移民的絕佳時機。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以白人為主的美國主流社會如何看待新移民?換言之,新移民包括英語差、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貧困移民,能否被接納并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文章摘編如下:
盡管還不能認為種族主義在美國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絕大多數(shù)的美國人都深信,種族主義從根本上講是反人類的因為它否定了人類的普世價值。對他們來說,新移民能否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問題已經(jīng)不言自明。
剛剛結束的美國總統(tǒng)選舉成為觀察美國主流社會如何看待新移民的絕佳時機。大選投票結果顯示,奧巴馬能夠獲得連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贏得了71%的拉美裔美國人的支持,而對手羅姆尼僅獲得27%的拉美裔選票。他們之間的差距高達44個百分點。
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羅姆尼從接受本黨提名參選開始就不停地在提醒選民:“你過得比四年前好嗎?”早在1980年美國大選期間,里根與謀求連任的卡特總統(tǒng)在電視辯論中就曾問了選民同樣的問題。他這一問,擲地有聲,贏得選民喝彩,最后順利當選美國總統(tǒng)。
移民與美國主流社會
今天羅姆尼重施故伎,但效果卻很差。拉美裔美國選民本應該成為羅姆尼強有力的支持者,因為他們大多過得比四年前差。深受美國經(jīng)濟下滑的重創(chuàng),拉美裔美國人的貧困人口比例,欠付房貸人數(shù)及失業(yè)率普遍高于其他族裔的美國人。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把選票投向主張嚴控移民的羅姆尼,而是投向了執(zhí)行寬松移民政策的奧巴馬。今天,拉美裔選民已占美國選民總數(shù)的10%。隨著在美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他們已經(jīng)成為一股左右選情的重要政治力量。
1960年代末,美國開始執(zhí)行寬松的移民政策。至今為止,美國移民增加了四倍,從1970年的960萬增加到2007年的3810萬。其中相當多的移民來自墨西哥和其它中美洲國家。與在美國出生的移民后代或其他國家來的新移民相比,拉美裔移民有如下幾個特點:他們更年輕,男性更多,多數(shù)人已婚并育有小孩,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來自墨西哥的移民尤其如此,他們的教育程度在所有族裔移民中最低。拉美裔移民的英文水平也比其他移民差,但他們的工作比例非常高,主要從事一些勞動密集型工作,如季節(jié)性農(nóng)場工、搬運公司工人等。因此他們的平均收入很低。目前來自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馬拉的移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
與此同時,拉美裔移民與美國各族裔相比人口增長最快。美國人口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美國新生嬰兒中的50.4%來自拉美裔、黑人、亞裔及其他少數(shù)族裔家庭,第一次超過白人家庭的新生兒。拉美裔移民十年間增長了43%,從2000年的3500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5050萬。如今他們已經(jīng)占美國總?cè)丝诘?6%。數(shù)據(jù)還顯示,美國現(xiàn)有1100萬非法移民,其中很大部分是從墨西哥和中美洲偷渡來美。
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以白人為主的美國主流社會如何看待新移民?換言之,新移民包括英語差、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貧困移民,能否被接納并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移民對美國的巨大貢獻
這個問題對很多美國人來說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問題,但政府的移民政策仍然是一個熱點政治議題。一些美國人認為,新移民搶走了不少本應屬于美國人的工作機會。他們認為政府應該限制移民和驅(qū)逐非法移民。非法移民中的犯罪問題也成為他們要求政府采取更嚴格的移民政策的依據(jù)。不過,很多學者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移民犯罪率低于美國人的平均犯罪率。美國主流社會認為,移民對美國經(jīng)濟和社會貢獻巨大。歷史上,數(shù)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給美國帶來勞動力、資金、技術和知識。移民的到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促使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迅速崛起并成為世界頭號經(jīng)濟強國。
帶著移民能否被接納并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問題,我走訪了多位美國學者和知名記者。他們一致認為,美國移民政策鼓勵移民的總趨勢代表了美國主流民意。一位學者特別指出,今天大量拉美裔人移民來美國讓他想起他的爺爺在19世紀從愛爾蘭移民來美的情形。
這位學者指出,他祖父在19世紀初因為宗教迫害和極度貧困,隨著大量愛爾蘭人離鄉(xiāng)背井移民美國。1800至1830年,30萬愛爾蘭人移民美國,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身無分文。1844年,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馬鈴薯大面積欠收,上百萬人餓死,另外有100萬人在當年移民美國。移民美國的人數(shù)占當時愛爾蘭人口的四分之一。
早期移民的歷史教訓
來到美國,愛爾蘭移民發(fā)現(xiàn)美國并非傳說中的天堂。在美國他們?nèi)匀回毟F,處處受到來自英國、德國等地的早期移民歧視。大多數(shù)愛爾蘭人來美國之前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在愛爾蘭,只有地主的孩子才被允許上學。到達美國后,多數(shù)愛爾蘭移民身無分文,不識字,沒有技能。男人多半做搬運工人,建筑小工和酒吧侍者,有的做小商販,沿街叫賣。婦女多半做幫傭。經(jīng)濟上的困窘之外,愛爾蘭移民還面臨宗教歧視。美國是一個以新教徒為主的國家,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遭到基督徒的普遍歧視。
到了20世紀初,愛爾蘭人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得到改善。美國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愛爾蘭裔美國人在社會和經(jīng)濟的階梯上往上走。隨著其他少數(shù)族裔移民來到美國,愛爾蘭裔逐漸被看作是美國本地人的一部分。今天美國年輕一代很多都不了解愛爾蘭裔移民的這段艱辛歷史。
毋庸諱言,持續(xù)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很多移民如猶太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日本人和中國人都經(jīng)歷過這樣或那樣的排斥與歧視。美國的移民政策也在不斷修正。1815年到1882年間,美國政府實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從1882年開始,移民政策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限制和排斥移民的法律一個接一個出臺。1920年以后,美國結束了自由移民的時代,開始實行有配額的移民政策。二戰(zhàn)結束后,隨著美國主流社會對移民態(tài)度的理性化,移民對美國的貢獻逐漸被多數(shù)美國人所承認。